在新的发展阶段,晶澳将继续专注技术创新,为全球客户提供优质的光伏产品,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,为绿色发展助力。
油、煤、气的处境艰难,或将部分传导至光伏产业链上,中诚信绿金科技(北京)有限公司副总裁、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刘先云、中诚信绿金科技(北京)有限公司绿色金融部负责人高卫涛两位专家就认为,低油价将会减缓清洁能源的结构化进程,使风、光为主体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短期内放缓。这部分增长主要得益于风电与光伏。
后半段的战场,对于光伏产业来说又有哪些机遇与挑战呢?发电需求不降低反升,光伏占比比重加大IEA统计,受疫情影响,占据全球能源需求三分之二以上的三十个主流国家或地区中,处于完全封锁状态下的国家能源需求每周都会平均下降25%,半封锁状态的国家平均每周下降18%,第一季度,全球的能源需求下降了3.8%,全年的能源需求预计将减少6%,这将消除过去五年的需求增长。这其中,第一季度煤炭需求下降了近8%,石油下降近5%,天然气下降约2%,然而有意思的是,可再生能源需求增长了约1.5%。3 油价下跌的背景下,新能源汽车产业或将受到打击。2020年第一季度,全球所有领域的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均比2019年第一季度增加了约1.5%,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长了近3%。但是,欧美国家目前虽然工业用电需求受到重大打击,服务业用电更需求是遭遇灭顶危机,但是居民用电需求却反向增加,整体用电需求类似于一个每天都在过双休日的超长假期。
2 在稳投资压力下部分地区可能放松环保要求,涉油、涉煤等高污染高排放环境审批或松绑。欧、美等发达国家市场上,由于分布式光伏装机占比较高,目前装机一定程度上受阻,因为部分国家为了应对疫情而禁止人们进入商场等公共建筑,部分小区也已经禁止外人进入,这同样也大大阻碍了新的分布式光伏装机,部分地区的分布式光伏已经完全停滞安装,急切地等待着疫情的拐点。记者从两家电站投资企业了解到的数据均显示,贷款大概能占到电站建设投入的七成以上。
其中,单晶PERC电池单/双面158.75由0.94元/W降至0.80元/W。但是,他也提到,今年三、四季度的情况可能会更复杂,下游客户不会提前这么早下单,而是选择观望久一点。有电池片厂商向记者反馈,虽然电池片的成本也在下降,但成本下降的幅度远低于价格下降的幅度,这是令行业担忧的一点。同时,部分原辅料短缺,造成制造成本偏高。
公司现在的订单执行情况是正常的,库存也处在正常水平,没有形成积压。对于531新政及疫情对行业影响有何异同,一家组件出货量排名前三的公司人士告诉记者,从市场需求骤停可能性看,两者有一定相似性,但疫情对需求的冲击小于531新政。
但是,在与多家产业链龙头公司交流过程中,证券时报记者的一个明显感受是,产业要比资本更加乐观。上述覆盖中上游产业链的龙头公司人士向记者说。单晶P型158.75硅片价格从3.17元降至2.83元,降幅10.7%。一个颇为不寻常的情况是,在头部厂商理解中,这一轮的降价可能并非坏事。
值得一提的是,由于需求不振及频繁降价,行业内多次传出企业库存堆积的消息。钟宝申介绍,目前,美欧日韩地区的疫情总体是受控的,疫情对这些地区的业务总量影响不会特别大,但其他新兴地区今年的风险相对会比较大,原因是在疫情影响下,这些国家的货币汇率不稳定,进而影响到当地光伏市场的发展。另一方面,巴西正无限期推迟一系列光伏项目招标,印度的光伏产业也因公共卫生压力遭遇重创。从历史经验看,光伏行业每一轮需求端的恐慌,都会引发产业链价格的调整以及行业内所有公司盈利能力的下滑。
不少从业人士向记者提到,疫情过后,光伏市场可能迎来爆发性的需求反弹。记者采访了解到,上游硅片、电池环节对应十几家下游厂商,从下单到结算周期非常短,有的订单甚至在交割时才商量定价,导致价格波动较大,而组件订单周期一般是3~6个月,并执行锁价,其价格波动相对较小。
公司解释,一季度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加大,出货量同比增加,同时,公司不断加强成本管控,毛利率提高。言下之意,疫情带来的行业洗牌已经开始,而一、二季度的业绩将成为辨别公司质量的重要试金石。
一是光伏下游面向电力市场,需求弹性比快消或服务行业低,即使面临经济下滑,电力需求萎缩的比例相对较小。4月17日,隆基股份公示单晶P型M6硅片价格从3.26元跌至2.92元,降幅10.4%。业界普遍认为,受疫情影响,下游需求不确定性增加,光伏企业通过降价手段争抢有限需求。证券时报・e公司记者近日采访了多家产业链公司,涉及硅料、硅片、电池片及组件多个环节。今年初,通威股份、隆基股份、晶澳科技等多家龙头企业宣布扩产计划。上述上游厂商人士进一步向证券时报记者指出,受疫情影响需求降幅比较大,装机热情度不高,产业链降价就是为了给电站运营商让出利润,刺激下游需求。
专业机构年初的预测是,今年全球新增装机约140GW,目前预测已向下调整了10~20GW。海外市场需求现阶段还不好定量地去预测。
一家硅片龙头公司向记者表示,531定调降补贴,很多企业的现金流没法支撑其在当时实现平价,一定会被淘汰。根据上述组件厂商人士反馈,目前组件环节的降价会主要体现在今年三、四季度的成交价格上,降价的影响基本不会体现在相关公司一、二季度的财报上。
不过,从前述组件厂商反馈看,公司目前仍处于满产状态。二是除非油价长期低迷,不然光伏在所有发电技术中非常具有竞争力。
相比之下,海外情况更加复杂。当前的疫情虽然会导致生产经营出现减缓或停滞,但项目真正因此取消或需求萎缩的情况并不多见。隆基股份一季度完成营业收入86亿元,实现净利润18.6亿元,分别增长50.6%和204.9%,但公司当季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正转负,为-5.36亿元。如其所说,光伏市场的结构在这两年变化尤为明显。
PV InfoLink最新数据显示,多晶硅料价格降幅区间为2.6%~4.9%,硅片的降幅区间为8.5%~10.8%,电池片降幅为3.7%~6.7%,组件的降幅为0.6%~1.4%。目前,光伏板块龙头已触发一轮39%~44%的调整,产业链各环节的价格也从年初至今下调了约5%~10%。
去年光伏行业盈利比较好,行业已经预见到,未来将通过一轮降价进一步提高行业集中度,疫情的出现可能加速了这个进程。疫情之下还有希望除了此次疫情外,光伏行业近年还遭遇过一次大的需求萎缩。
例如,上述硅片公司人士就向记者表示,现在各国都在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,从电站建设者角度看,融资成本更低,收益率更高,可能会刺激一部分市场需求。4月以来,隆基股份、通威股份等光伏产业链龙头纷纷主动降价,涉及硅片、电池片等多个环节。
公司董事长钟宝申表示,基于疫情发展,公司将更加侧重国内市场,提高国内市场占比。从不同环节来看,龙头企业都要优于中小型企业,这个趋势比较明显了,相关辅材的龙头企业也跟竞争对手拉开了一定差距,如光伏玻璃、胶膜、逆变器等。一家上游头部厂商人士向记者表示,公司的第二主业周转快,收入稳定,能够提供很好的现金流,光伏制造端一直以来不允许有应收账款,如果我们开始亏现金了,行业内基本就没有谁能熬过来。现金流重要性凸显去年以来,光伏行业的一个关键词就是扩产,特别是对于龙头企业,扩产的逻辑就是要用优势产能将落后产能挤出市场。
其中,中小企业由于现金流相对脆弱且研发能力相对缺失,随着行业的调整有可能会遭遇永久性的退出。那么,预期中的光伏爆发性反弹又成色几何?上述组件厂商人士认为,两个基本面因素决定了光伏本身的需求较为稳定。
一位受访的从业人士向记者表示,在他看来,疫情之下行业洗牌已经开始,一、二季度的业绩将成为辨别公司质量的重要试金石。协鑫集成一季度业绩预告显示亏损1.2亿元~1.5亿元,公司解释,受疫情影响,公司上游供应商复工时间普遍延迟,交通运输受限,原材料价格及物流成本上升,客户订单交付受阻。
个中原因与产业弹性及订单周期有关。2019年,中国光伏组件产量达98.6GW,但当年的国内新增光伏并网装机容量仅为30.1GW,全球70%以上的新增装机来自于海外市场。
有专业人士分析称,近期电池价格基本已经在电池企业的边界线上,勉强能够支撑生产。
展望未来,他指出种种迹象显示光伏装机量将于2021年继续实现强劲增长。
日本知名分析机构RTS的上席技术总监大桥孝之在采访中表示,疫情没有挫败日本对光储发展的积极性,相反,我们看到日本市场发展的更大潜力。
硅烷流化床法颗粒硅技术VS西门子法关于颗粒硅技术与西门子法孰强孰弱的问题,一直都是行业内讨论的焦点。
2021年硅料供给非常紧张,尤其是三季度开始,四季度会到新高点。
到目前晶澳科技几乎已经形成了拉晶-硅片-电池-组件-电站的稳定格局。